概括起來,《切利尼自傳》反映出意大利文藝復興的以下幾個特點。
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者都是多才多藝的人。切利尼早年跟隨父親學習音樂,長笛吹得很漂亮,后來又學習繪畫、金銀飾品制作、珠寶鑲嵌著色、沖壓硬幣像章、上瓷釉、石雕、銅像澆鑄等技術(shù),各種手工藝活無所不精。尤其是金銀飾品制作和雕塑更是出眾,被公認為當時意大利最優(yōu)秀的金匠和米開朗琪羅之后佛羅倫薩最杰出的雕塑家。另外,他還是一個優(yōu)秀的劍客,一個能百步穿楊的神槍手,一個善寫十四行詩的詩人,一個故事大王。他在自傳中信心十足地說:“一種自得其樂的天性和才華橫溢的資質(zhì),使我能夠隨心所欲地完成我樂于接受的任何作業(yè)”,他要“竭盡全力地爭取在所有的門類中應付自如”。文藝復興造就了許許多多像切利尼這樣多才多藝的人,當時的很多傳記除了在書中提到傳主的主要成就之外,還談到他在其他方面的研究。從但丁、薄伽丘,到達•芬奇、米開朗琪羅,無不如此。
當時意大利最有才能的人逐步拋棄了狹隘的鄉(xiāng)土觀念,喜愛到外面去闖蕩。恰如但丁所說:“我的國家是全世界”,“難道我在別處就不能享受日月星辰的光明么?”切利尼從青年時代起便經(jīng)常漂泊在外,先后到過比薩、羅馬、錫耶納、曼圖亞、那不勒斯、威尼斯、巴黎。在巴黎期間,法國國王弗朗索瓦一世特許他加入法國國籍。他在自傳中說:“我知道無論我走到何處都不會缺衣少食。”研究文藝復興文化的權(quán)威學者布克哈特認為,這一世界主義“就是個人主義的較高階段”。吉貝爾蒂說:“只有那個學識淵博的人才能四海為家;他雖然被剝奪了財產(chǎn),沒有朋友,但他是每一個國家的公民,并且能夠無所畏懼地蔑視命運的變化。”這些學者和藝術(shù)家的自由流動促進了學術(shù)交流和人文主義精神的傳播,打破了中世紀的封建枷鎖對人的束縛。
當時的人文主義者幾乎人人都愛吹牛。切利尼也是一個吹牛大王。他在自傳中把自己的每一項成就都極力夸大,夸一個人好簡直完美無缺,說一個人壞便一無是處。他周圍的朋友對他的贊譽幾乎達到了無以復加的程度。如著名學者和詩人瓦爾基聽說切利尼病死了,便寫了一首十四行詩悼念他,其中有這么幾句:“君生為藝術(shù)家蓋世無雙/到如今撒手去直升天堂/就是在先賢中亦無其匹/塵世間再無人與君頡頏。”把切利尼抬到了至高無上的地位。這些人愛吹牛大概和意大利人的性格有關(guān),其他國家的人文主義者似乎沒有這種習慣。但切利尼的夸張并不破壞讀者對他的印象。他所說的事情給人的感覺都是真實的,只不過是他渲染得有些過分而已。讀者反而覺得這是一個有血有肉的人,一個有人性的弱點但也不乏可愛之處的人,一個張揚個性、敢說敢為、徹底擺脫了中世紀禁俗主義束縛的人。恰如布克哈特對切利尼的評價那樣:“無論我們喜歡他或不喜歡他,他依然如故地作為一個近代精神的重要典型而活下去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