最近有位朋友與我閑聊,他正為剛上初中的孩子傷透腦筋。這孩子很乖,
也無不良嗜好,但就是不想上學。問他什么原因,就是不說。父母親為了他,
只好到學校找輔導室協(xié)助,雙方磨蹭了好一陣子。
終于孩子說話了:“我就是想要‘活出我自己’。”父母親聽了真傻眼!如
果是你,你會有什么反應呢?
如果你是這位孩子的父母,猜想你大概也會很緊張、很擔憂,是嗎?
我們都想扮演好父母親的角色,但不少父母曾反應,多數(shù)時候他們在這個
角色上卻是感到挫折、無力、彷徨與無奈。尤其孩子們到了青春期之后,似乎
愈來愈和他們談不上什么話。
我最常聽到的是“孩子愈大愈不聽話”“我都不知道孩子在想些什
么”“我只講幾句話,孩子不是生氣,就是不耐煩”“我都不知道該怎么和我
的孩子溝通”。
父母親在孩子心目中的地位與重要性,會隨著孩子的成長而改變。孩子
們上幼兒園之前,與手足或左鄰右舍的小孩玩耍,會說“我爸爸說……我媽媽
說……”,上了小學之后說“老師說……”,到了中學后改說“同學說……哪個
明星說……(偶像崇拜)”,等上了大學后開始說“我說……”,有了男(女)
朋友后說“我女(男)朋友說……”,結(jié)婚后又改口說“我老婆(先生)
說……”。千萬別難過,這是正?,F(xiàn)象,不代表孩子不再敬重父母,而是人際圈不
斷地擴大,由家庭到學校,學校到社會,只是父母心里頭不是滋味罷了!
反觀孩子們,我曾問過我的學生與其父母親的關(guān)系如何?最常聽到的是:
“我的爸媽不了解我”“父母親管我管太多,限制太多”“他們從來就不聽我說
話,我只希望他們能安靜地聽我說幾句話,有這么難嗎?”“這個不能做,那個
不能做,到底能做什么?”孩子們面對父母親的反應,不也顯得無奈與挫
敗嗎?
面對親子關(guān)系的種種問題,通常誰比較急躁呢?用時鐘打個比喻:媽媽像
“秒針”,跑得快又急,遇到孩子的事情,容易緊張和焦慮;爸爸像“分針”,
碰到孩子的狀況,反應會比媽媽鎮(zhèn)靜些;孩子像“時針”,久久才轉(zhuǎn)一圈,孩
子反應慢,有時又若無其事,他們需要時間學習與發(fā)展。有時父母急得半死,
孩子卻無動于衷,正所謂:“皇帝不急,急死太監(jiān)。”這沒有誰對、誰錯的問
題,只是不同角色之間,如何互相配合。搭配得好,時鐘能有條不紊地運轉(zhuǎn),
搭配得不好,時鐘就無法運轉(zhuǎn)了。
在本書,我尤其要告訴讀者一件重要的事:
我們無法選擇自己的父母,但能選擇成為什么樣的父母。
即使我們不是完美的父母,但我們可以做個盡心的父母!
別期望自己成為百分之百的父母親!我告訴我的孩子們,父母不是完美的
人,有其限制和做不到的地方,偶爾也會犯錯。
當孩子離開家門上學,我們就看不到孩子,也照顧不到孩子,只有讓老師
來照顧。時間有限,我們無法隨時陪伴或與孩子們相處。因此,不只要放下自
己對扮演好“稱職父母”角色的期待,以為自己為孩子們做得太少,而感到懊
惱,也要放下無法做到完美父母而自責內(nèi)疚的心,你已經(jīng)做得夠多了。
◎現(xiàn)代親子之間到底怎么了?
其實,整體的社會文化或教育水平,較之過去已有大幅提升,為何親子之
間的沖突仍然不斷,親子之間的問題,依然層出不窮呢?
對于很多父母親管教孩子用心良苦的出發(fā)點,我們當然要給予百分之兩百
的肯定。但問題出在哪里呢?
我在長期觀察與實務經(jīng)驗中發(fā)現(xiàn),問題出在“對待孩子的方法”上。錯用
方法,將使父母的管教“事倍功半”,用對了方法,將使你“事半功倍”,輕松
管教不費力。
當你管教孩子感到灰心失望時,請細細品嘗芭芭拉·安吉麗思博士
(Barbara De Angelis, Ph. D.)的這段話,或可給你一些鼓勵和啟示:
沒有問題,我們永遠學不到力量。
沒有掙扎,我們永遠學不到活力。
沒有延遲,我們永遠學不到耐心。
沒有抗拒,我們永遠學不到毅力。
沒有絕望,我們永遠學不到信心。
沒有折磨,我們永遠學不到悲憫。a
這不是一本暢談親子教練理論的書籍,是一本實用的工具書,想傳達父母
如何扮演“教練”的角色,協(xié)助自己的孩子成為優(yōu)秀的人才。如果你面臨親子
難題與困境,可以找個專業(yè)教練,接受親子教練(Coaching)訓練,將焦點放
在你自己身上,讓你回家后知道如何面對孩子。另一種是你自己學習教練的概
念與技巧,成為“教練式父母”(Parents as Coach)。
教練式父母的職責,好比教練發(fā)現(xiàn)球員或選手的天賦潛能,通過教練的方
式,引導孩子認識自己,養(yǎng)成自動自發(fā)、積極主動的學習態(tài)度、發(fā)揮老天爺賞
賜的才華,找到生命中的位置。讓孩子們在成長與學習過程中,面對困境時能
提升“挫折容忍力”。a
“教練式父母”是一個嶄新的觀念與新的做法,也許你未曾聽聞,也許你
存著懷疑,也許你不知道如何應用,也許你認為是一種換湯不換藥的方法。教
練式父母在國外的發(fā)展,也正方興未艾,這方面的專業(yè)書籍也是鳳毛麟角。我
鼓勵你用不一樣的眼光及態(tài)度,深入了解親子教練的觀念與做法,相信你會有
不一樣的體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