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人 marie claire 紛享世界 風格由我

在線閱讀蔣勛《九歌:諸神復(fù)活》

來源:嘉人網(wǎng) 編輯:Faith
導(dǎo)讀:讀孤獨一定要看《孤獨六講》, 讀流浪一定要看《九歌:諸神復(fù)活》。

在線閱讀蔣勛《九歌:諸神復(fù)活》

愛情女神 湘夫人

《九歌》諸神里最常被古代文人喜愛的是湘夫人,文人在女神身上寄托了現(xiàn)世中無法滿足的浪漫愛情。湘夫人的深情,湘夫人的纏綿,湘夫人若即若離的美,使她又像天上女神,又像凡間女子,受儒家倫理壓抑的文人也因此可以在她身上寄托更多愛情幻想。

三國時代曹植的《洛神賦》,其實有許多概念來自《九歌》的湘夫人。東晉的顧愷之在繪畫上創(chuàng)作了“洛神”的造型,也使抽象的文字成為視覺上的經(jīng)典。以后歷代都有《洛神賦》的繪畫仿作,也影響到戲劇舞臺上出現(xiàn)洛神的造型。

文人畫里許多畫家處理過湘夫人,但是或許造型上和洛神一樣,還是太委婉含蓄,只有文人向往的優(yōu)雅,沒有鮮明性格,不容易引起民間喜愛,也因此無法給大眾留下印象。

云門的《湘夫人》大膽顛覆了原始《九歌》中的意象,湘夫人并不相對于湘君而存在,云門的舞臺上沒有湘君,好像一對配偶被拆開來了,湘夫人成為戲劇上獨立的一個角色。

湘君、湘夫人也有人認為不是一對男女,而是舜帝的兩位妃子死后化身為神。

《湘夫人》的原始歌舞今日不得見,只保留了文字。抽離掉祭典中的歌與舞,《湘夫人》的文學(xué)變成女性對愛情的無盡等待、守候、盼望,也因此使《湘夫人》具備了文人對愛情虛幻、傷感、悵惘而又自苦的質(zhì)素。

云門的“湘夫人”因為去除掉與“湘君”的相對關(guān)系,顯得更為孤寂荒涼。

舞臺上戴著小小蒼白面具的女性,在臺灣地區(qū)卑南古調(diào)女聲的悠揚旋律里出場,踩踏在顫巍巍的兩條竹枝上,后面拖著長長的白紗,白紗像河流婉轉(zhuǎn),白紗也像湘夫人無止盡的郁悒憂傷。白紗像一根春天的蠶絲,矜持自憐的女子,日復(fù)一日,只是用這根絲作繭自縛,把自己困在永遠的等待中,把自己捆綁纏死在走不出去的自閉的黑洞中。

云門的“湘夫人”也利用面具,試圖揭發(fā)一個自閉憂郁女性心理內(nèi)在的真相。“湘夫人”一度在舞臺上被摘去了面具,仿佛有可能從層層捆綁的繭中走出,見一見陽光,然而最終她還是又回到面具后面,無法真實面對自己,仍然踩踏在竹制的脆弱的危桿上,踽踽獨行離去。

云門的“湘夫人”顯然已經(jīng)不再只是關(guān)心兩千年前的遙遠神話,而是書寫著今日現(xiàn)代可能還存在的女性孤獨議題。

卑南族婉轉(zhuǎn)悠揚的女聲詠唱,爪哇甘美蘭(Gamelan)輕輕盈盈的樂音,都在呼喚南方的、海洋的、熱帶的一種身體的慵懶曼妙,或許那也是《九歌》最初楚地原始的風景吧!只是歌舞神話的美麗文明仿佛南遷了,從楚地移到了南島,移到了臺灣地區(qū)與東南亞。

也許“云門·九歌”是一出純粹“南島”版的《九歌》,從鄒族的“迎神曲”開始女巫迎神,到鄒族的“送神曲”中全體舞者以一盞一盞燈火“禮魂”,“云門·九歌”擺脫了經(jīng)典的文化包袱,讓《九歌》在南島的儀式中還魂重生。

沒有人知道兩千多年前楚地的迎神祭神儀式如何了,出土的古文物中看到瞪大眼睛、吐出紅色長舌頭的怪獸,頭上高高一雙鹿角,圖騰時代茫昧、瑰麗、魔幻、野性的神話,被文人解讀經(jīng)典時戰(zhàn)戰(zhàn)兢兢、小心翼翼的注解修飾得沒有生命力了。

“云門·九歌”借助亞洲許多還存在的原始儀式、原始祭典、原始歌舞,用大火熊熊的烈焰淬煉已經(jīng)冰冷的《九歌》,讓《九歌》諸神重新有了熱烈的魂魄,讓《九歌》諸神重新有了體溫,讓《九歌》諸神一一復(fù)活了。

《九歌》被修飾得太優(yōu)雅的文字被拆散重組了,沒有顛覆,其實沒有古典的復(fù)活。

1 ... 3 4 5 6 7 ... 10
延伸閱讀
精彩推薦
明星春節(jié)送禮腦洞都不小
明星春節(jié)送禮腦洞都不小
禮尚往來是咱們中國人的老傳統(tǒng),尤其是新春佳節(jié)之際,總要給三五知己備上一份薄利。各位星星們